当前位置:   > 纪检监察 > 廉政教育 > 读书思廉

孔子的真味 ——评《孔子如来》

时间:2015-08-28 14:50来源:未知 点击:

    即便有再多人把重温《论语》认定为尊孔读经,即便有更多的学者和网民对尊孔读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解、质疑和群情激奋。但,在两千多年前的诸子争鸣时代,在往返奔走列国宣扬其仁义学说的进程中,孔子究竟为何能讲出那些包罗万象的言论,到底说着怎样的包容哲学、历史、社会、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教育、宗教等诸方面的儒家思辨,如何融会忠恕孝悌、宽信敏惠、智勇刚毅、温良恭俭等道德规范于只言片语中,其背后有多少思想对应着当时的一点一滴?无数人都在思考和诠释,都在寻觅和坚持,都在努力地还原孔子的伟大。

    伟大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作者长期沉潜于孔子学说中,并纵横体悟当时历史环境及其影响的后世帝王春秋,用自己真诚而不失道理的见识,给予这位被尊崇了两千余年、影响了大半个地球的“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以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身份和存在。他在课堂上讲孔子的仁义忠恕,在电视中说孔子的坚忍智慧,还长时间地在报刊上,深入浅出地传递自己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理解和深究。我们今日所能读到的《孔子如来》七十余篇文章,便可目见他在寻找与孔子思想对接、灵魂体悟上的一种精美探索,目见他坚定、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中的孔圣人本色。

    孔子在传播仁政思想、教育理念、入世行为、求知态度、孝养观念等方面,足以为后世传诵,尤其在权益纷争、学说相长、人性倾轧的乱世,谨终如始保持自己所坚持的观点,这亦足为万世师表。本书在逐次援引孔子语录,分别诠解现场的风采及背后的堂奥。随着我们细读《孔子如来》,细读《论语》中孔子形象,也许会因成书后的分类解读,对孔子周游列国不避艰险地宣扬仁政,对孔子“上则干济政治,下则主持教育”(钱穆语)的愿景,对孔子“不耻下问”地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问琴于师襄、问农事于老农,敢于直言不讳自己的缺失……穷尽一生,履行了容纳诸学、不耻下问、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书中诠释古义、还原前贤,很有学术性,不枯燥,且耐读,让读者随其渐次深入的随笔性的文字,感受一种明晰的轻松、钟情和爱恋。可以说,其文温柔,其思亲切,亲切得让人对孔子谦虚崇高的执著不无熟识。

    在《论语》中,孔子坦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对时事时政,对教书诲人,都是坚守正义,维护道德,推行仁政,不无敬畏和推重。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纷争年代,凸显了一位伟大的存在主义者的人生坚持,表现着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认真实践。作者在孔子的杏坛看到了“天堂的模样”,看到了其了不起的人品锤炼、政治主张、教学实践、思想升华……看到了一个古之贤者的血肉化、人性化、情感化。

    对于这些,本书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文字训诂上,也没有去寻找其他学者读孔发出的林林总总的论点进行评判,而是鲜明立论表明真诚态度,客观叙述力求知识正确。从此延伸,逐一细说,并详论孔子德治育人、施惠于民、身正做官的为政思想与正名分、举贤才、求实效的施政方法,还从敬养尽孝、忠信待人、谨慎行事、纯化思想、勤学善教,析理孔子的教诲策略,析理自己对孔子无限敬畏且保持距离的学术态度。

    本书跳出“原文—注释—翻译—解说”的传统注疏框框,创造性地选择以内容分类研读为纲,以述议夹杂行文为目,引进随笔式笔法对原著的简约文字、语法,作饶有情趣的诠释,且不拾他人专门注释的牙慧,帮助一般读者扫除阅读障碍。耐读的文字,使我们轻松读懂原著内容与义理的智慧阐述,在另一种角度中阅读与原文相亲、与真意相通的意趣。

    我们探究《孔子如来》,不是重塑圣贤为人类社会提出解法,不是变为神医为新时读孔开具良方,而是提供思想、思路,以及比思想、思路更高的理念、观念。可以说,作者找到了一套能够尊孔读经且自圆其说的独特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事物机理分析框架。这是一家良言,一孔管见,但,作为勇敢的思想者,他以一种独特的思辨方式,为我们提升思想境界、开阔视野、看清纷繁的世界,进一步思索孔子在两千余年后的今天甚至更长的历史中,作为一种文化使者和文明象征存在的本质、内涵、尺度、命运,发展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思想框架,走出了一条切近真实、道真言、思真义的新路。

    在中国,有尊孔读经的传统。但尊孔读经,需知其来时路,需示人以大信。在进入岳麓书院的入口处有一自卑亭,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迩者,近也;卑者,低也。意说人追求道德修养,好比长途跋涉、攀登高峰,须从近处开始、从低处而上。传承中国文化,就应当有时刻往高处走的精神。

    读懂儒学,读懂孔子,拒绝匪夷所思,拒绝奇谈怪论。品读孔子,读其语录中的思想、主张和实践,读其真义、真话和真知,当然也读到了后人在认识和理解孔子时夹杂的各种各样的感伤和温柔、苍凉和背离、无奈和自新。

    《孔子如来》方便了我们真实了解孔子及儒学,对我们近距离地探究其如来轨迹,很有裨益。我们读经典,读经典学说,读传奇人物,读俱往矣的如烟春秋,既要领其真义,也要解其味道,方会大快朵颐而清心。品读孔子,其本身就是一种崇学形式、一种精神寄托、一种道统传承,传承孔子学思人生的真实味道。我们期待鲍鹏山能对《孔子如来》进行后续解读,能向读者传递孔子的哲人风范,照亮世人对包括孔子及其儒学在内的所有文化、学术和历史的敬重与尊重,开启人们平静地审视和对待尊孔读经和国学认识本身,积极秉承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对接理念,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分隔线----------------------------